增殖放流是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的重要手段,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有效的做法。自2008年以来,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在多年增殖放流实践的基础上联合民族宗教、教育、文化、旅游、共青团等部门,以“建设生态文明,促进科学发展”为主题,在全国率先设立“休渔放生节”,成功举办了第一、第二届广东“休渔放生节”主题活动。通过在6月6日全省各地同时向海洋、河流、湖泊等水域人工增殖放流鱼、虾、贝等苗种,在大、中学生中开展海洋与渔业网络知识竞赛,邀请6月6日出生的小朋友家庭参与放生,开设“休渔放生”网上专栏提供种苗咨询、放生技术指导、禁止放生物种宣传等多种形式,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、共同参与和大力支持。两年来,全省参加“休渔放生”节日活动的人数达4万多人,共放生水产种苗2.46 亿尾。2010年,第三届广东“休渔放生节”延续前两届的成功做法和经验,并与省部联合举办的南海生物增殖放流活动相结合,由国家农业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,在国家AAAA级滨海旅游渡假区——阳江海陵岛大角湾南海放生台设立主会场,并在全省统一开展活动。
放生活动在民间具有悠久的传统,“休渔放生节”主题活动的举办,让增殖放流和放生活动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、支持和参与,“休渔放生”己经由政府行为提升为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,充分体现出增殖放流实践与传统民间放生相融合的特点,突出群众性、科学性、文化性,是恢复渔业资源、保持水域生物多样性、促进渔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,对于发动全社会力量保护与合理利用渔业资源、改善海洋生态环境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
图一、2010年南海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暨第三届广东“休渔放生节”(阳江)主会场


图二、放生活动现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