放生是我国传统民俗,体现了悠久的和谐文化传统。在当代,放生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:
一是保护生物种群,维护生态平衡。长期以来,经济建设和资源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。通过放生,可挽救濒危物种,维护生物多样性,保持生态平衡;通过规范民间放生行为,做到科学放生、有效放生;广泛树立“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”的生态文明观念,使保护自然、修复自然、维护生态的稳定与和谐成为大家的共同责任和自觉行动。
二是爱惜动物,弘扬生命价值理念。哲理学家康德说:“人必须以仁心对待动物,因为对动物残忍的人对人也会变得残忍。”通过提倡放生,可以唤醒和强化世人的恻隐、仁恕之心,引导人心向善,树立尊重生命、爱护生命的意识。
三是提升社会道德,促进生活幸福。通过放生让人们懂得关爱动物、关爱生命,仁爱地对待每一个人,从而使家庭关系、社会关系更加和谐,进而提高全社会的道德素质,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伦理道德建设。同时,放生的理念倡导回归自然的科学生活方式,也有助于促进心态平和,生活幸福感。
四是促进生产的可持续发展。放生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生物资源种群数量,促进可再生资源比重上升,从而推动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形成。